新华社北京9月8日电 题:甘于奉献·严谨治学·勇于创新——2016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群像素描
新华社记者刘奕湛、施雨岑
“甘守三尺讲台,争做四有老师。”在第32个教师节来临之际,2016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事迹再度感动着我们。
甘于奉献:为教育少留一分遗憾
“做一棵大树,守望这片山区,教好每一个孩子。”江西省奉新县澡下镇泥洋村教学点的女教师支月英从站上讲台的第一天起,心中就笃定了这样的理想。
1980年,19岁的支月英通过考试成为泥洋小学的一名教师。上班第一天,她坐车加上步行用了4个多小时才到学校。
村干部告诉她,由于泥洋村地处深山,条件艰苦,来的年轻教师都调走了。支月英读出了村干部的潜台词:你一个年轻姑娘家,待不了多久也要吵着走的。
而支月英一待就是36个年头。与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相伴,她被称为山旮旯里的“守望者”。每当有孩子交不起学费、家长不让孩子上学,她就为学生垫付学费,有时连买米买菜的钱都垫了进去。
家人不理解,劝她离开那里,她却笑着说:“日子会好起来的。”支月英并不是没有调走的机会,但被她一一婉拒了。
直到2012年,支月英调动了工作,去了一个更加偏远的山村——白洋村教学。家人总是说:“你也年过半百了,身体又不好,别的老师都往山外调,而你还往更远的深山里钻。”
她乐呵呵地说:“如果人人都向往山外,山旮旯里的孩子谁来教?”
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情。北京市丰台区第二幼儿园园长游向红因为不慎摔倒,腿部骨折。游向红术后两周就投入工作中。因为久坐,导致她腿部有栓塞。当大家都为她的病情着急时,游园长却说:“没什么大不了,离死远着呢!”
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数学教师徐华从教23年,有21年承担班主任工作,有人曾不解地问他:“你年复一年当班主任,不觉得辛苦吗?”
“辛苦是免不了的,教育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为了尽可能少一分遗憾,我甘愿辛苦一点。”徐华说。
严谨治学:凸显教学魅力之所在
“既有深度,又风趣幽默。”
“林老师,您的课太给力了!”
“您每一堂课都激发起我们的斗志。”
这些是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林冬妹的学生们对她课程的评语。“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要用心钻研教材,还要真切地了解学生的特点和内在需求,让课程给他们带来实际的帮助。”林冬妹时常提醒自己。
为此,她对“80后”“90后”学生进行了大量的走访调查,摸清他们的成长环境、特点爱好和表达方式。
辛勤的耕耘换来了丰硕的成果。林冬妹主持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被评为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课优质建设课程,她的团队获得了广东省思想政治课优秀教案一等奖,并入选全国高校思想政治课“精彩教案”。
收获源于执著地追求与付出。从教以来,徐华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学生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老师?”
在教学中,徐华认识到,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帮助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他会因时、因人、因教学材料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手段。
面对跟不上进度的学生,他提出“做题+讲题”模式;对优秀学生他会采取“任务驱动法”来帮助他们提升能力;带毕业班时,他会指导学生采取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来备考。
学生们在班级所出的文集《尺素寸心》中留下了这样的文字:“徐华老师这个人就像一本书,需要慢慢去品。他或许是深沉的,或许是生气的,或许是顽皮的,这样的他是我们的老师,是我们的慈父……”
勇于创新:不断提升教研的品质
“智障儿童是一个不幸的群体,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上有难以想象的困难和障碍。”
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培智学校教师刘文婷在20多年的教学中,对智障儿童音乐教学的探索与追求从未放弃,她深切地感受到孩子们对音乐、对美的需求与渴望。
“游戏活动能使智障儿童在听听、唱唱、动动、玩玩中增强节奏感,培养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技能,促进动作的协调性,获得愉快情绪。”刘文婷在音乐教学中采用最多的是游戏法。她发表的教学论文《蒙台梭利活动教育法在智障儿童音乐教学中的初步尝试》便是对游戏法的探索。
“爱心、耐心、细心、信心、恒心。”多年来,刘文婷在搞好音乐教学的同时,对智障孩子的社会生活实践能力和音乐特长的培养倾注了更多的心血。
从说话、走路开始,教孩子洗衣、叠被,为孩子换洗衣裤、床单,帮孩子修指甲、理发。25年来,她教过的几百名学生中,有五十余人已在酒店、餐馆、工厂、社区等地就业,自食其力、坚强生活。
追求无止境,创新不止步。教师们在教学研究上不懈奋进、积极进取。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何黎是一名皮肤性病学专家,近15年来,她致力于解决云南高发地方病——光皮肤病临床防治难点问题,攻坚克难,不分昼夜。
她率先在国内研发了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薇诺娜”系列医用护肤品,成为云南省重点新产品,目前已在全国2300多家医院使用并通过电商平台服务于全国20多万患者,近三年产生直接经济效益4.22亿元。
然而,与她在临床、科研中取得的斐然成果相比,她更在乎的是作为一名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在乎的是自己的作为对学生今后行医生涯所带来的激励和影响。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何黎在国内首次采用“以病案讨论的形式”进行教学,构建具有云南地方特色的皮肤性病学教学体系,并通过理论课、实践课及课外教学等多环节、多层面对学生进行系统培养,让他们既能掌握皮肤性病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能熟练判断不同疾病的临床表现,有的放矢,对症施治。
“作为医生,更多的时候是自己一个人努力,而老师则可以带动更多的人一起去努力。”这是何黎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