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草莓产区_九九久伊在人线综合小收到草 _麻o豆o传媒精品入口3

当前位置: 首页 > 共读共写 > 【转发】透过现象看“碎片化阅读”的本质

【转发】透过现象看“碎片化阅读”的本质

2019年06月12日 09:06:20 访问量:8894
透过现象看“碎片化阅读”的本质
熊纪涛

    碎片化阅读,从其出现之时起,便一直伴随着争议。争议主要是围绕碎片化阅读给阅读者带来的利益和弊端而展开,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那么,碎片化阅读到底是读者的福祉还是灾难,这值得每位阅读者和阅读研究者深长思之。所以从阅读者情况、神经科学研究和管理学原理的层面,透视和考量碎片化阅读的利弊,进而提出应对策略,无论是对厘清阅读认识的逻辑,还是促进阅读实践的深化,都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所谓碎片化阅读,是指阅读碎片化阅读材料的阅读行为和阅读状态,其典型表现是利用零碎的时间阅读零碎的文本。目前由于手机、阅读器等电子阅读工具的普及,碎片化阅读这一活动和现象日益引发人们的关注和争议,使不少人误以为碎片化阅读只是最近时段特有的产物。事实上,真相并非如此。如果我们从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在电子阅读尚未流行的时期,人们阅读纸质的报纸和期刊,在某种程度上也都属于碎片化阅读。在纸媒为王的时代,有些读者喜爱快速浏览大量的纸质报刊,而有些读者则是“一张报纸看半天”,虽然两者的阅读行为和阅读状态存在差异,但都是碎片化阅读的表现。假如将两者都称为体系化阅读,显然也是不够妥当的。因此,从阅读媒介嬗变的角度来说,碎片化阅读可谓渊源有自,并不值得人们大惊小怪。

    碎片化阅读=读得少?

    基于阅读者情况的分析

    鉴于碎片化阅读的种种表现,人们对其产生了极大的争议,而争议的核心之点在于:碎片化阅读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对此,应考虑阅读者的年龄、职业、时间和效果等因素,秉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态度而作以辨析。

    案例一:笔者的一位长辈已有六十多岁,初中文化程度。我们每次相逢,他会谈到一些朋友圈里热传的文章和视频。根据我的记忆,多年来,他为了养育三个孩子而奔波劳碌,所谓的文化消费最多是吃过晚饭看看电视和街头广场舞等。如今,三个孩子都相继成年成家,他虽然仍从事较轻的体力劳动,但却在无意中培养出了阅读习惯,在睡觉前翻翻手机微信,看看党政新闻和自媒体文章。有一次在我家里,这位长辈看到书架上有很多书,还希望拿一本家庭教育的书读一读,理由是好培养孙子孙女。过了一段时间,经过交流验证,我确信这位长辈把家庭教育那本书认真读了。

    在本案例中,一位文化程度不高,但具备基本阅读能力的老年人,因为手机的出现,开始了碎片化阅读的历程,实现了从不阅读到阅读的转变。由此可见,在促进阅读、阅读普及等方面,碎片化阅读是有其作用的,不能简单地一否了之。

    当然,还有一些读者是反例,情况与此迥异。例如,有的读者在攻读硕士和博士期间,因为当时手机功能简单,加之学校、导师或自我对学业要求较高等因素,一直醉心于阅读纸质书籍,甚至通过体系化阅读而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然而,令人遗憾的是,随着手机功能越来越强大,置身于融媒体的升级、聊天工具的发达和自媒体文章的泛滥,而将原本应属于阅读纸质书籍的时间和精力,大块地分给了用手机浏览新闻、看自媒体文章等碎片化阅读。这样的读者和阅读遭遇,可能会使人生出感慨:一个手机毁所有,多年阅读纸质书籍培养起来的阅读习惯竟然就这样前功尽弃!因此,判断碎片化阅读的实际效果,应根据阅读者的自身状况,综合考虑其职业需要、时间和图书等资源,本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审视和讨论碎片化阅读的利弊,而不能笼统地一概而论。

    就阅读普及的成本和便捷性而言,比起纸质书籍的阅读,碎片化阅读有可能是成本更低、更加便捷的阅读。对普罗大众来说,尤其是以电子媒介为载体的碎片化阅读,例如利用手机阅读新闻、自媒体文章等,其经济成本之低,甚至可以低到令人忽略不计。就零碎时间的开发和利用而言,充分利用手机来阅读新闻资讯、报纸媒体公众号文章等进行碎片化阅读,日积月累,其效率并不亚于利用整块时间阅读纸质报刊的新闻和研究论文。所以,如果不苛求碎片化阅读达到深度阅读和体系化阅读那样的效果,而乐见其具有唤起阅读意识、增强阅读兴趣和促进阅读行动等作用,那么我们对碎片化阅读就应当保持包容并加以利用。必须说明的是,碎片化阅读无论有着多么明显的弊端,这都改变不了其属于阅读而且具有阅读本质属性的事实。

    假如每天至少读一段论语,用半年或更长时间读完,总不能说这就不是阅读吧?从这个角度来说,碎片化阅读是肤浅阅读还是深度阅读,主要还是取决于读者自身是否具有深度思考能力、所读内容是否具有深度思考价值。

    碎片化阅读=浅阅读?

    基于神经科学研究的分析

    目前,碎片化阅读之争聚焦于利弊之争,还表现在一个问题上:长期的碎片化阅读,是否使读者思考浅表化、丧失思考力?对此,目前在缺乏大数据支撑研究的情况下,或许可以从阅读的大脑机制方面为此问题的探讨带来一些深刻的启示。

    案例二:一个学生在农村老家上小学期间比较贪玩,但作业都能按时完成。但有一次考试成绩不佳,又被班主任告知家长她不交作业,她的妈妈就逮着她因贪玩而回家很晚这个机会,用高粱秆扫帚把狠狠地揍了她一顿,并且扬言:你不好好学习、不好好看书写作业、晚回来一次,我就用这个扫帚把打你一次。从此,她每天都早早地回家,一进家就规规矩矩地写作业和看书,由于认真专心,作业很快就写完了,剩下的时间只好看书,越看越有意思。就这样,一直读到大学毕业,大学期间仍然热爱读书。她说:我心里永远有个扫帚把,虽然挨打很不幸,不过我也很感激这个扫帚把,把我打回了好好上学读书的路上。

    这个故事听起来如同传奇,因为其背后隐藏着一些秘密和不可思议的地方。在案例中,母亲棍棒教子有其无奈和苦衷,当然这也掩盖不了其教育能力有限、教育手段匮乏的事实。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父母摸透了孩子的心理和心思,有意或无意契合了教育的规律:用一个有形而直观的扫帚把,给孩子树立了一道无形却又威严的规矩。家长的举动,迫使孩子建立一种条件反射的心理机制,即早些回家认真学习看书,能够免予挨打,不早些回家学习读书等于挨打。而这种心理机制的建立和运行,经过长期的作用,阅读促使大脑中的神经突触产生了丰富的联系,而这些联系最终建立和形成了有利于阅读的稳固的神经回路。在读书期间,由于挨打的心理阴影和童年记忆仍未消失,长期阅读所形成的这种神经回路也不断被强化,其外在表现就是从不爱阅读转变成了爱阅读。

    神经科学研究表明,神经系统由众多的神经元组成,神经元与神经元通过突触建立联系,而每个神经元又有大量的突触,这构成了极端复杂的信息传递和加工的神经回路。前面提到,有些读者在中小学期间甚至是攻读硕士博士期间,都特别爱读书,一旦毕业参加工作后,反而不爱读书了。根据神经科学研究的结论,可以推知其大脑的神经回路发生了一定的改变,甚至是较大程度的改变:以前由长期持续阅读纸质书籍的阅读行为所形成的神经回路,因工作、家务、社交、娱乐或用手机等电子工具阅读碎片化文本,在经过一定的时间后,大脑又构建了新的神经回路而遭到了废弃或产生了较大改变。这一认识,给阅读研究带来了诸多的深刻启示,让我们得以重新审视碎片化阅读对培养人思考力的影响。

    其一,如果一个人期望通过阅读而培养深度思考能力,就必须通过相应的阅读实践而在大脑中建立促成深度思考的神经回路。而在大脑中建立能够促成深度思考的神经回路,碎片化阅读跟纸质整本书阅读相比并不占据明显的优势。

    其二,如果一个人已通过阅读而培养出深度思考能力,意味着其通过阅读也已在大脑中建立了促成深度思考的神经回路,短时或偶尔的碎片化阅读,并不会导致原来的神经回路被废弃或产生较大改变。

    其三,长期持续的碎片化阅读,例如利用手机等电子工具看新闻资讯、读自媒体文章,将会使大脑构建成一种适宜于碎片化阅读的神经回路。由于神经回路的潜在作用,一个人会产生不由自主地拿起手机下意识地浏览新闻、读自媒体文章,逐渐发展成一种“手瘾”和“心瘾”,最终可能会导致阅读者缩减、厌倦甚而摒弃纸质整本书的阅读。

    就大脑中神经回路的建构规律而言,它对于任何一个读者来说都是一把双刃剑。一个人无论何时开始阅读,只要坚持时间足够长,最终就有可能形成适宜于某种阅读的神经回路;而一旦放弃阅读,原本已经形成的适宜于阅读的神经回路,最终就有可能遭到废弃或发生较大改变。

    目前,青少年纸质整本书阅读相当匮乏这一问题,已经引起许多有识之士的忧思。对此,学校和教师应创设丰富多彩的阅读场所、阅读情境和阅读活动,推动青少年在阅读行动中坚持阅读经典著作,使青少年经由长期阅读实践而形成跟深度思考相适配的神经回路,从而培养出具有较强思考力的一代新人。

    无论是对青少年群体,还是对教师群体来说,我们都应当充分地认识到碎片化阅读若要取得一定的效果,离不开一定前提和基础:既需要考虑读者的年龄、职业、时间等情况和基础,也需要考虑神经科学研究已经揭示出的大脑中神经回路所起到的潜在作用。

    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彻底解决碎片化阅读的利弊之争,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继续思考和探索。至于阅读者应对碎片化阅读的弊端,或优化碎片化阅读的行动和效果,究竟应采取何种策略措施,除了不能离开固有的前提和基础,还应该追求和促成人、物、时等协调统一,以期通过阅读者心态、毅力等因素的调整而优化阅读行为,进而在大脑中塑造和重构更适宜于深度思考的神经回路。

    (作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访问学者,海南热带海洋学院附属中学教师)

编辑:蒋仕奇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甘肃省华池县列宁学校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陇ICP备19002522号-1
甘公网安备 62102302000114
联系地址:甘肃省华池县南梁镇街道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正镶白旗| 潼南县| 隆回县| 合作市| 宜良县| 都安| 玛曲县| 长垣县| 额济纳旗| 双桥区|